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新的征程已经拉开帷幕。自年后第一个工作日起,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干部职工元气满满,把节日的热情转化为实干的动力,以“开年就开跑”的使命感和“起步即冲刺”的精气神,开启守护群众健康的新征程。
打造有温度的门诊服务
“您好,请问需要什么帮助?”“您可以在自助机上进行缴费,减少排队时间。”“检查结果可以通过自助机查询,也可以通过医院的线上服务小程序进行查询。”
在门诊大厅服务台,工作人员正耐心地回答患者咨询,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并帮助患者完成自助挂号、查询等流程。很多患者不会使用医院线上服务小程序,工作人员一一耐心地指导他们登录、注册,详细说明使用办法。
“您前面还有20余名患者,等待时间比较长,您可以先去做别的检查,节省时间。”节后来院做检查的患者较为集中,在门诊三楼超声科门口,等待做彩超检查的患者较多,当班护士便开启了她的“安抚模式”,询问患者是否还有别的检查项目,并适当地给出时间安排建议。
在结核科门诊,不少患者排队等候,据医生介绍,这几天徐州温度变化较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所上升,医生耐心询问患者症状、查看检查报告,提出治疗意见。
“这里酸不酸,疼不疼?”“这两天要注意饮食休息,避免着凉。”在中医门诊,医护人员正在为患者做中医治疗,并叮嘱他们注意日常好习惯的养成。
收费处、检验科、核磁室......所有的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开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和内涵,2月5日,开工第一天,门诊部主任张翠翠便通过走访、工作群内征求意见等方式,收集有关对门诊工作流程、环境设施、病人需求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张翠翠说,患者的唠叨和不满就是我们要改进的点,她准备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门诊工作协调会。“患者服务无小事,我们要锚定患者需求,提供更贴心更优质的服务举措”。
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交班、查房、输液、换药、核对患者信息,病情记录、开具检查和处方……
病区内,医护人员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肝病中心主任刘如玉接收了一位老患者,这位患者从北京追随刘如玉来到徐州,深厚的医患情让春节的温暖延续。
同样温情的一幕出现在综合内科病房,正准备出院的刘老太家属把一面红闪闪的锦旗送到席向宇和全体医护人员手中。
在感染性疾病中心病房,科主任张凤池在做好患者管理和诊疗工作的同时,还忙着为新门诊的开诊做前期准备工作。
外科负责人孙力正在跟地坛医院的骨科专家联系,他的一位患者准备做全髋关节置换术,“要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实做细,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孙力说。
为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健康,2月7日,由分管领导牵头、医务科协调,召开综合内科、外科学科发展沟通协调会。会上,内外科医生结合工作实际逐一分析了整合重开3个月以来科室发展和存在不足,并从各自专业方向出发对学科在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规划,同时就如何优化诊疗流程、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等实际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服务没有终点,学科建设的脚步永不停歇。副院长高俊华说,下一步,内外科将积极促进各专业方向之间的协同合作,不断完善多学科会诊模式,进一步提高疑难病症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推动综合内科、外科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推动更高效的后勤服务
上班第一天,安保科科长刘祥顺便带队开启全院巡查模式,确保假期结束后医院安全无盲区、无盲点,为医疗工作提供安全有力的保障。
总务科也派专人到食堂、配电室、污水处理室等各个关键点进行节后检查,提前在全院进行环境大清扫,为节后复工复产提供基础保障。
对账、出库、入库、制作采购计划......在库房,工作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确保随时满足临床需要。
外联办副主任尚岩这两天十分忙碌,筹备了好几个月的项目即将落地,她正加班加点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我们把服务工作做好,临床才能更安心地开展业务工作”。
发展的大潮奔涌向前,实干者的脚步永不停歇。2025年是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的重任,七院人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以实干为要,加速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力争把医疗资源优势转化为辐射优势,让更多人享受到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