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小七科普 | 慢性乙肝停用抗病毒药,风险极大,警钟需长鸣

春节前后,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肝病一科收治了几例因停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患者,甚至有的患者进展至肝衰竭最终导致死亡,让人非常痛心。肝病一科主任程辉介绍说,这种悲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可能会引发肝脏的炎症、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手段,然而,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停用抗病毒药物,却不知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慢性乙肝:隐匿的健康杀手

慢性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它会潜入肝细胞内,利用肝细胞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在病毒感染的初期,很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仅出现一些轻微的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很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会逐渐出现炎症损伤。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肝纤维化就像是肝脏里的“瘢痕组织”不断增多,如果不加以控制,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结构和功能会受到严重破坏,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更为可怕的是,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其预后往往较差。

抗病毒治疗:控制乙肝的关键防线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核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核苷(酸)类似物则是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逆转录酶活性,直接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大多数患者的乙肝病毒载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肝脏炎症减轻,肝纤维化进展也会得到延缓。

然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疗程往往较长,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这是因为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而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一旦停药,病毒可能会重新活跃起来,导致病情复发。

停用抗病毒药:风险重重的危险抉择

病毒反弹

停用抗病毒药物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乙肝病毒载量迅速反弹。乙肝病毒就像被暂时“囚禁”的敌人,一旦药物的抑制作用消失,它会迅速恢复复制能力,病毒数量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病毒反弹会导致肝脏再次受到病毒的攻击,引发肝细胞炎症和损伤,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会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肝炎复发

病毒反弹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肝炎复发。肝炎复发时,肝脏的炎症程度会加重,肝细胞损伤更为严重。如果肝炎反复发作,会加速肝纤维化的进程,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而且,频繁的肝炎复发还会使肝脏的储备功能逐渐下降,对后续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肝衰竭风险增加

在某些情况下,停用抗病毒药物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肝衰竭。尤其是对于那些原本肝功能就较差、乙肝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大量肝细胞坏死,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出现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肝衰竭的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耐药风险

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过程中,乙肝病毒可能会发生变异,产生耐药性。如果患者在未达到停药标准的情况下自行停药,再次用药时,病毒可能已经对原来使用的药物产生了耐药,从而影响后续的治疗效果。耐药不仅会导致病毒持续复制,病情难以控制,还可能需要更换更高级别的抗病毒药物,增加治疗成本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哪些因素导致患者停用抗病毒药?

缺乏疾病认知

很多患者对慢性乙肝的危害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症状,肝功能也基本正常,就不需要继续服药了。还有些患者不了解乙肝病毒的特性,以为吃一段时间药就能把病毒彻底清除,从而随意停药。

经济压力

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服药,药物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长期承担药物费用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会选择停药,以减轻经济压力。

药物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物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乏力、头痛、恶心、腹泻等。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自行停药。

依从性差

有些患者缺乏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不能按时服药,或者忘记服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逐渐忽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最终选择停药。

如何避免停用抗病毒药的风险?

加强健康教育

医生和护士应该向患者详细介绍慢性乙肝的疾病知识、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停药的风险等内容,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水平。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到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治疗依从性。

定期复查

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包括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乙肝五项、肝脏超声等检查项目。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患者在治疗初期需要每 3 - 6 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以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严格掌握停药标准

患者不能自行停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掌握停药标准。

慢性乙肝停用抗病毒药物风险很大,患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避免自行停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让我们共同为战胜慢性乙肝而努力,守护肝脏健康,拥抱美好的生活。


程 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肝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

徐州市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徐州市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各种原因引起肝损伤,肝硬化腹水,肝衰竭,肝癌,上消化道出血

出诊时间:

周一、周五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6:30

病历
邮寄
微信
订阅
订阅号
微信
服务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