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背景: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明珠,这个传承千年的中医符号,可谓家喻户晓。其历史悠久,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有用它治疗痔疾的记载,晋代《肘后方》介绍其用于外科吸脓,唐朝太医署已专门设立了角法(拔罐疗法)科。
新中国成立后,拔罐疗法临床应用从比较单一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内、外、妇、儿、骨、皮肤、五官等诸多分科。不仅如此,拔罐疗法还走出国门,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比如,拔罐疗法在法国被称为“杯术”,在俄罗斯被称为“瘀血疗法”。平衡火罐自1984年起用于临床,是在传统火罐单一留罐的基础上,融入平衡理论的治疗方法。平衡火罐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联合运用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手法,激活背部皮下隐藏的大量“沉睡”免疫细胞,来调节脏腑气机,并通过经络传至大脑,以达到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绿色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无损伤,患者易接受,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既能治病又能防病的特点。督脉是沟通大脑和脊髓的主要经络,是统领身体所有阳气、阳经的领袖,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在十四经中穴位最多,是主导人体气血的重要经脉之一。中医认为:平衡火罐具有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功效;西医认为:它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消炎抑菌,退热止痛等作用。1、拔罐后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2、如出现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出现大水泡时,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泡,无菌纱布覆盖。监制:王为民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