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科普 | 糖尿病知识小课堂

图片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 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

图片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视力模糊 外阴瘙痒 皮肤瘙痒 易感染 疼痛、 麻木等 。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典型糖尿病症状

加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 / L

或加上空腹血浆葡萄糖 ≥7.0 mmol / L

或加上 OGTT 2 h血浆葡萄糖 ≥11.1 mmol / L

或加上 HbA1C ≥6.5%

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糖尿病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第一类:1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大部分被破坏,使体内胰岛素产生太少或几乎没有。

需终身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维持生命。

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儿童及青少年常见。

第二类:2型糖尿病

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占发病人群的90%以上。

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大部分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第三类:妊娠期糖尿病

发生在女性怀孕期间。

在妊娠期内,通过血糖监测可筛查确诊

产后通过控制饮食、合理运动保持体重正常,可减少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第四类: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相对少见。

主要包括基因缺陷、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诱导等引起的糖尿病。


糖尿病为什么可怕?

导致身体许多器官损伤,导致残疾和危及生命健康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死亡率不断上升。

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和精神负担。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目标是什么?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综合达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措施

1.饮食控制是基础

采用膳食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善可帮助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也有助于实现血糖达标,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支出。您需要做到:

•合理饮食,吃动平衡;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适配,

•常吃鱼禽,蛋肉适量,

•奶类豆类,天天要有;

•清淡饮食,少油低盐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2.合理运动是手段

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而且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效果显著。

运动时应注意:

(1)运动的选择应简单和安全。时间和强度相对固定,切忌运动量忽大忽小

(2)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将胰岛素注射在身体的非运动区

(3)有条件者最好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各测1次血糖,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

(4)运动时要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即将结束时,再做5~10min的恢复整理运动

3.血糖监测是保障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助于定制治疗方案或选择生活方式,有助于指导胰岛素剂量调整,促进评估治疗反应,并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血糖目标。

4.药物治疗是武器

正确地选择降糖药物能帮您有效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对于任何降糖药物您都应该:

遵照医嘱服用

不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

不随意停药

不忘记服药

服药期间应戒酒

5. 预防并发症为了生活好

糖尿病是一种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发生的生活方式疾病,我们不能改变遗传,但我们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

患了糖尿病就需要通过早期血糖达标来预防并发症, 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建议定期筛查糖尿病并发症。例如:每年筛查眼底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风险降低94.4%。

对于患者直系亲属,需定期进行筛查,规律监测血糖

6.心理疏导不可少

糖尿病治疗可能会使您感到生活受限制,病情变化时产生沮丧、悲观甚至情绪抑郁。愉快的心理能帮您:

•尽快走出心理误区

•利于病情控制

•乐观的面对生活

7.教育管理是核心

糖尿病教育能帮您获得正确的糖尿病防控知识,科学的制定糖尿病防治计划,“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您需要做到:

•掌握控制标准

•要预防并发症

•避免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误区


内分泌科坐诊时间:

周二、周四上午8:00—12:00



监制:王为民
总编:王君丽
审核:曾   梦
供稿:内   科
编辑:辛芝茜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订阅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