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十病区) 刘绍龙
中医肝脏为人体五脏六腑之一;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肝病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了肝的气、血、阴、阳的不足或失调,影响了肝主疏泄和藏血及其相应的形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从而产生种种症状和体征。主要临床表现有抑郁不舒或急躁易怒、两胁及少腹胀痛、黄疸、头晕、目眩、筋脉拘急、抽搐、出血等。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调节精神情志。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肝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开窍于目
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筋。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西医的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约占心输出量的1/4。每分钟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为1000-1200ml。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糖的分解、贮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
第一,解毒功能:肝脏被誉为人体内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有1500多种化学反应在肝脏中发生。外来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包括药物),都要经肝脏解毒,变成为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最终随胆汁或尿排出休外。正因为如此,肝脏不仅极易受到各种药物和毒物的损伤,当患严重肝病(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时,肝脏的解毒功能会大大减退,体内的有毒物质会蓄积,不仅会损害其他器官功能,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病变;临床用药要谨慎。
第二,代谢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肝脏参与体内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的重要环节,是人体热量代谢的中心;此外肝脏还参与胆固醇、胆汁酸、磷脂、脂蛋白、胆红素、氨、以及维生素、和激素等重要物质的代谢;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肝脏对这些经过胃肠道 初步消化吸收的物质进行代谢。并将这些营养物质就变 成了人体的一部分,可想而知,如果肝脏“罢工”,人体的营养来源就会中断,生命也就危险了。
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贮存在肝内,肝脏是维生素C、D、E、K、B1、B6、B12、烟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含量,多余的经肝脏处理失去活性。当患肝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灭活障碍,醛固醇和抗利尿激素灭活障碍;出现肝掌、毛细血管扩张等临床表现。
第三,分泌胆汁。肝细胞每天生产胆汁约500ML,肝细胞生成的胆汁,由肝内和肝外胆管排泌并储存在胆囊中,并根据需要,进食时胆囊会自动收缩,通过胆囊管和胆总管把胆汁排泄到小肠,以帮助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吸收。如果肝内或肝外胆管发生堵塞,胆汁自然不能外排,并蓄积在血液里,于是出现黄疸。黄疸既可以是肝脏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肝外病变,还可能由溶血导致,但只要出现黄疸,就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第四,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在胚胎8-12周时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新生儿的肝脏仍有造血功能,长大后不再造血,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脏可以恢复造血功能。但由于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静脉)流出肝脏,因此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肝脏的血容量相应地也很大。如此说来肝脏就象一个“血液储存仓库”,在需要时可以供出一部分血液来,为其他器官所用,比如一个 人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血液容量急剧下降,心、脑、肾经受不住缺血,肝脏就可以帮一些忙了。
第五,免疫防御功能。肝脏内富含吞噬细胞,这种细胞能吞噬和清除外来和内生的各种抗原(包括细菌、病毒),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细胞叫库普弗(一个外国人的名字)细胞,它既是肝脏的卫士,也是全身的保护神,因为入血的外来分子,尤其是颗粒性的抗原物质,如有机会经过肝脏,那么就会被这种细胞吞噬、消化,或者经过初步处理后交给其他免疫细胞进一步清除。另外,肝脏里的淋巴细胞也有很高含量,尤其是在有炎症反应时,血液或其他淋巴组织里的淋巴细胞很快“赶”到肝脏,解决炎症的问题。
第六,合成凝血因子,帮助凝血功能,肝脏合成人体大多数的凝血因子,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严重肝病时,肝病产生的凝血因子减少,患者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紫癜等。
第七,肝脏再生功能 成人肝脏重达1500克左右,是腹腔中最大的器官,而且1分钟流经肝脏的血液量亦高达1000毫升以上。肝脏即使被割掉一半,或者受到严重伤害,残留的正常肝细胞仍能照常从事其工作;肝脏的再生功能实际上是一种代偿性增生,是肝脏对受到损伤的细胞修复和代偿反应。肝脏的再生功能极强。经手术切除肝脏75%老鼠于3周后便能恢复原状:同样的狗需8个星期:人类则需4个月左右。由此可见,肝脏具有其它器官无法比拟的旺盛的再生和恢复能力。
由此可见,中医所说的“肝”与现代西医所说的“肝”大相径庭,此肝非彼肝。中医所指的肝,远比现代西医学的肝范围更广。现代医学的肝,是指解剖意义上的一个器官。中医的“肝”,则不只是肝脏而已,还包括与“肝”相关的各种表现。